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全国高考 > 港澳高考 > 文章正文
 
香港与内地高校到底在为什么而竞争
2006-7-13 18:26:10 来源:新华网 【字体:小 大】
生源之争带来震荡——香港与内地高校竞争的调查

  记者 程义峰 万一 杨越

  进入7月,香港地区8所高校到内地大规模录取“尖子生”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。在上海、河南、福建和云南等地,一批取得今年高考最高分的学生已选择去香港高校读书。

 中国高教界一时风生水起。按以往的惯例,这些优秀学生都是属于北大、清华的。生源市场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,问题是香港高校的介入能否改变内地高校招生的旧有格局,内地高教会不会因此而加快改革步伐?

  香港高校:生源市场的“香饽饽”

 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主任朱力径向媒体透露,今年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共收到了6300份报名申请,其中北京地区1600份,按计划今年港科大在内地招生人数为160人,招生比例高达近40:1,远远高出内地

高考录取
平均比例3:1的水平,甚至高出北大、清华在一些地方的招生比例。

  难道去香港读大学比内地更轻松吗?事实上,香港高校一年的学费约为6万至8万港元,生活费在1万至4万港元之间。如果拿不到学校提供的奖学金,将会给学生家庭带来沉重负担。但很多家长为子女教育痛下血本,最近在湖北武汉已经出现全家族凑足50万元,送孩子到香港读书的事例。

  北京考试报与新浪考试频道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:66.29%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,这表明,在一部分人心目中,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北大、清华等内地名校。

  记者采访了多位到香港高校就读的本科生,类似的情节被反复提起。在浸会大学读书的张琳特别提到高额奖学金。“如果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,并被香港的大学看中,一般会有惊人的奖学金”。至于金额,张琳说:“大多数在30多万港元。”

  记者了解到,香港中文大学今年计划在内地招生270人,其中提供100个全额奖学金,每人50万港元左右。

  一年前,海南高考第一名李洋因为“高考移民”身份而被清华放弃,最后却因祸得福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,该校还为他提供了44万港元的“状元奖学金”。

  毕业后具有更好的就业预期,也是内地优秀学生青睐香港高校的重要原因。香港大学最近发布的“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”结果显示,该校99%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,平均月薪1.4万多港元,最高月薪达7.4万多港元。

  据悉,今年香港大学第一批面试的内地学生达3000人,这是去年人数的两倍。

  内地名校:遭遇国际化冲击

  一位曾在内地和香港读书的同行朋友对记者说:“如果内地名牌大学抱着‘皇帝女儿不愁嫁’的心理,陶醉在旧有的光环里,不改变陈旧的思想,那么在相同的招生框架内,将会丧失一些竞争机会。”

  而北大、清华方面,比较反感有关他们“将被扫为二流”的论调。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方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,北大一直都不强求有很高的就业率,而是将重心放在就业质量上。

  北大知名学者张颐武对记者说,他觉得所谓的“压力”现在根本不存在,因为与香港高校比,北大、清华的“国际化”程度并不低,“

留学热”也带走了一批精英,但是大学文化是有传承的,无论从规模和对考生的影响力上讲,内地名校占有绝对优势。

  但是,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认为,目前香港8所高校争夺内地生源的数量不多,5至10年后的形势则不容乐观。以北大、清华为代表的内地高校,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改革,在生源争夺战中将进一步丧失自己的传统优势。

  他分析,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香港高校的红火,内地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,北大、清华迟早会在生源上面临挑战。虽然这两年去香港读书的“尖子生”不算太多,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,因为“打开窗户以后,开门只是时间问题”。

  这些年来,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学开始抢滩中国,用高额奖学金、良好的工作待遇对中国优秀学生进行有计划地吸引。但香港高校参加内地统招的现实,却可能是内地高教所面临的真正挑战。

  吴岩指出,与国外高校相比,香港高校带来的影响、压力和威胁更加直接,因为香港高校录取的依据也是高考,他们的目标生源就是那些在高考中考出高分的学生,这样就与内地高校产生了面对面的交锋。

  另据方伟分析,近几年,香港高校从内地大学挖走了一些优秀师资,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,这是事实。可是短期内北大、清华等名校的总体教学水平肯定不会沦为二流。

  高教改革:是加快步伐还是原地踏步?

  香港高校北上抢夺优秀生源,在一些人眼里并不是一起教育界的大事件,完全不必太在意。

  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,香港的大学与内地大学抢生源,将载入中国教育的历史。曾到过数十个国家高校考察的吴岩说:“部分内地优秀生被香港高校录取,目前不能说对内地高校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。”但它“对中国的高教改革具有破冰意义”。

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专家说,从现有的高招制度、专业设置、培养理念等环节看,内地高校确实存在不足之处,改革力度不大,速度也不快。

  目前,我国高教规模居世界第一,在校生达2300万人。吴岩说:“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,虽然高教改革推行了20余年,还是很难推动和改变,具体来讲是‘方法不多、成效不大’。”

  据介绍,我国高教改革是从1985年开始的。当年,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。然而改革之路是艰难的,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,不是一味药能治好的。高招制度改革、高教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等问题,皆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难题。

  高教研究专家张应强认为,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,是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,包括“类型、层次、学科专业、入学方式、培养方式”等方面。

  还有的专家指出,中国高教改革很长时间里一味依靠行政推进,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速度、力度和深度,教育改革必须要有外部力量的冲击。而香港高校对优秀生源的争夺,已经成为内地高教改革的外部推动力。

  吴岩预计,除了香港高校到内地抢夺生源外,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国外高校大规模加入竞争,势必对北大、清华这样的名校构成更大的冲击。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